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管理条例

发布者:zxAdmin发布时间:2025-03-13浏览次数:10

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阶段基础或专业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对前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检查过程。因此,搞好课程设计教学工作,对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重要作用。为了规范课程设计的管理,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一、 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作素质。

3)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工作能力。

4)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设计选题

1、选题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属课程范围,应能满足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能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2)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有实用背景,对模拟性质的题目不得年年重复使用。

3)课程设计的题目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

2、课程设计题目由课程组或指导老师指定(最好一班一题或一班多题),并经系主任审定,上报学院审批。课程设计的题目也可由学生自拟,但必须报系主任批审,并上报学院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理论性课程设计最好每班两题以上。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认真领会课程设计题目,读懂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学会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课程设计中,学会如何应用前修知识与收集、归纳相关资料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对实践性课程设计要求实验数据可靠,软件程序运行良好,如需完成实物制作的,需提供符合要求的成品。

3、使用规定的课程设计用纸与封面,按要求书写课程设计报告书并装订成册,如附有图纸或附件需单独装订。

4、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或旷课。如因事、因病不能上课,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或未准假擅自不上课者,均按旷课论处。

四、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要熟悉课程设计的理论知识,清楚本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课程设计题目由课程负责老师向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做好课程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实际制作的课程设计由系主任和实验中心(或工程训练中心)协商确定,在课程设计前一个月报实验中心,实验仪器和实验器件由实验中心统一调配或购买。

3、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独立见解,适当组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意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4、培养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5、严格要求学生,使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教学自始至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不能放任自流。

6、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由课程设计负责人进行全面负责,每天对指导老师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教师每天到位并做具体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督促和检查课程设计的进度和质量。为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学院对课程设计进行随机抽查。

7、认真审核学生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仔细评阅,评定成绩,每门课程设计应写出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8、原则上两名指导教师指导一个班,严格监管学生学习纪律,记录好学生的请假、迟到、早退、旷课等情况,凡未请假或未获准假擅自不做设计者,均按旷课论处。学生每天出勤不少于6小时,其中学生每周实践操作时间不低于16个学时,进行理论设计实践的班级安排固定设计地点。每个课程设计可安排4学时的集中讲解。

9、指导教师必须坚守岗位,在指导课程设计期间,一般不应出差,若却因工作需要出差,则必须经过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并委托相当水平的教师代理指导。

10、对无故缺勤、不认真做指导的老师,予以批评教育,造成教学事故的,学院将根据相关文件予以处理。

11、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向学院提交课程设计成绩,按规定上交相关文档资料。

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应认真批阅课程设计报告,明确指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写出评语,给出成绩并签名。

2、评分参考标准:

1)平时(平时表现与考勤30%,实际设计制作完成情况30%,设计报告40%。各系可根据具体课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报学院审核同意后执行。

2)最后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出,课程设计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必须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