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2013级曹东旭专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15浏览次数:187

坚持自我,随性自然

飘香,在四川理工学院这片诗意盎然的土地上,黎明的宁静被朗朗的读金秋十月,丹桂书声打破,宣告莘莘学子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大二学子怀着好奇在新校区寻觅探索,张扬青春个性;大三学子攀书山、游学海,不知疲倦地吮吸知识的甘霖;即将毕业的学长学姐们踏着匆忙的脚步奔波于职场与学校,期许在城市里找到立足点。今天,放松心情,摒弃浮躁,来这里看看,品品航模人的故事。

最初的梦想——坚定的选择

采访时他早早的来了,高大的身材加上北方爽朗大方的性格,像古代的江湖侠客一样,潇洒而低调。尽管身为航模协会副主席的他每天十分忙碌,但还是抽空配合我们的采访。谈及怎样接触到航模时,他笑着说:“我从小就对航模有浓烈的兴趣,但是到大一才接触到航模,协会开始招新时,我就踊跃的报了名,但不满足于只是会员,又参加了初选成为了航模团队的一员。我将对航模的热情全部投入技术研究与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中。”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全心意的付出给他带来了诸多荣誉,对此他不骄不躁,只是腼腆的说:“还行吧,我的成果对得起我的努力。”

如何平衡学习与社团工作一直困扰很多同学的问题,不过这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难事讲究原则的他强调:“学习一定要占51%,你可以自己分配剩下的49%,在学校就要好好做一个学生,学习永远是最重要的。”他坦言自己以前不够认真,今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对于航模的设计和技术研究,他认真的说:“要理论知识加上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一点点积累经验并寻求灵感。大量的实践磨砺了我的心灵,让我变得耐心细致更加追求细节的完美。”

激烈的赛况——沉稳的应对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组委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于2015年9月26日—10月3日在山东胶州顺利举行。该比赛吸引了包括清华、北航、北理工、西工大、西交大、南航等在内的100余所高校参赛。这次比赛中,在我校教师郭利超和王建琼的带领下,曹东旭主要负责的一个项目和参与的两个项目,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是:限距载重空投项目一等奖第七名、限距载重空投单项团体第四名、垂直起降载运项目获三等奖。

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离不开长期的坚持与努力的。谈及比赛,他的眼里闪烁着光芒,他说:“比赛一共分为两个赛程,在第一个赛程,大家都保存实力采用保守战术;到了第二个赛程,比赛开始激烈了起来,大家都拿出全部实力奋力一搏。”好事多磨,事情总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比赛前期遇到经费不足的问题以致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他遗憾的说:“如果时间宽裕一点成果或许还能更好一点。”

不幸地是,在赛程中,突然有两个机组出现了技术问题,作为“试飞手”的他迅速和队友进行补救,他们别无选择,只有采用一个风险极高的补救方案。面对困难,他们沉稳冷静的表现令人佩服不已幸而,好的运气是属于有实力的人终于他们成功地挽救了此次风险

累累的硕果——淡然的面对

对于汗水换来三张证书,他诚恳的说道:“这些要感谢指导老师和队友,没有他们一定没有现在的成果。偶尔我也会和队员意见相左,甚至会产生矛盾,但我们都会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平时也会找时间一起交流讨论,增进感情。只有大家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才能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关于航模精神他有以下体会:第一是团队精神,成功离不开与他人合作互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拳力千斤。”团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第二是创新精神,这是各个领域都不能缺的精神食粮,有创新才有发展的方向。第三是吃苦精神,航模的制作需要胆大心细,往往一个器材的处理要一整天,能吃苦耐劳尤为重要。

采访末尾,他给了学弟学妹们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想做什么就勇敢无畏的去做,犹豫是成功最大的敌人;第二,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最大化提升自己;第三,不要盲目跟风,跟风是创新的绊脚石,要活出精彩的自我。

在这美丽的十月,他脚步不停,一身潇洒淡然,坚定的向前走着,天空不曾留下他的痕迹,然而他已飞过。我们也祝愿他在这风华正茂的岁月里,能继续顽强拼搏超越自我!

(李易撰写)